当前位置:首页
>档案文化>档案文苑
《老年周报 走进档案馆》| 第三十七期 从省立三女师到徐女师
  • 信息时间:2016-05-27 16:11
  • 浏览次数: 228

徐州女子师范作为徐州师范教育发源地之一,为推进妇女解放、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1925年,徐州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会议,就是在徐州女子师范的前身省立三女师秘密召开的。从1921年建校到徐州解放前夕,从这里毕业的女学生,多数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90多年前的徐州女子师范是如何创建的?早先的女青年,有着怎样的学习经历?前不久,刚度过三八妇女节,现在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这座女子教育园地曾经的故事。

>>>>走出过许多革命志士

根据《概况》得知,民国初,江苏即“责令县行政机关以全力注重小学,规划推广;而原有之中学及师范学校,定收归省立之计划”。当时原拟设省立师范学校8所,代用师范学校1所,女子师范学校3所,共计12所。女子师范学校3所,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在南京,1912年改建成立。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在苏州,1912年筹建。省立第三女子师范设在徐州,由于经费困难,徐州延至民国九年(1920)筹办,1921年开始招生,校址租用“铜山县城内石牌坊街吴姓房屋”,“4月2日招考预科生40名,入校补习,4月9日开学,暑假后再行招补足额,仍为秋季始业,9月加租对门张氏宅为宿舍”。

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从筹办到开学,校长为杨季威女士。著名政论家杨季威在辛亥革命时期任“神州女界协济社”副社长,是清末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主编过《神州女报》,发表许多呼吁女性解放、妇女参政的文章。

省立第三女师的创办,非常困难,在杨季威女士带领下,“购置校具,修理补葺,积极进行”。

1925年6月4日,“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徐州学生群情激愤,坚决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在省立三女师操场举行群众大会。6日,徐州学生联合会通告各学校一律罢课,并为“五卅”惨案向全国发出泣告——《外国人杀中国人的惨剧》。7日,40余所学校的5千名学生于三女师举行声援大会,会后环绕全城游行示威。

同时,徐州党组织创始人吴亚鲁正在徐州三女师任教,开展地下革命思想宣传活动,成立青年互助社组织。徐州三女师已经成为革命思想的策源地,徐州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会议就是在三女师秘密举行的。

在吴亚鲁影响下,徐州三女师走出了不少革命志士,除了苏同仁外,沛县的吕国英、砀山的赵毓政均是三女师毕业生。

《概况》云“十五年(1926)冬,时局不靖,校务因以停顿者半年”。这时期徐州的历史背景是,1926年初,军阀孙传芳打败奉军,进驻徐州,部队驻扎各中小学校,陈仪留驻徐州。1926年7月,北伐事起。1926年冬,军阀张作霖、张宗昌直鲁联军25万集结徐州,准备抵抗北伐军。1927年春,军阀磨擦混战不止。5月,北伐军攻抵徐州,经过激战,6月进占徐州。然而8月,鲁军南下复占徐州。12月,北伐军再占徐州。这样的年月,学校必然成为军阀驻扎抢夺的地方。

>>>>青年女子求学积极

徐州女子中学是第二个时期,指的是1927年6月至1932年7月,凡5年。这5年,学校五易其名,依次是:江苏省立徐州女子中学、第四中山大学徐州女子中学、江苏大学徐州女子中学、中央大学区徐州女子中学,1929年复改为江苏省立徐州女子中学。

变更校名的原因,《概况》中“盖大学频更其名,本校因管辖关系,亦不得不随之变更也”。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蔡元培提出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之单位”。6月,国民政府训令在粤、浙、苏三省试行大学区。徐州隶属江苏,是年8月易名。而后,大学区制度受到阻力和反对,1929年7月,国民政府决议“由教育部定期停止试行大学区制”。至此,大学区制完全被取消,地方上又恢复了教育厅制度。

这期间,女子师范的校址没有变化,附小的校址迁入“烈士祠”即张勋祠堂,更名为实验小学。这是1932年的事情,“七七事变”后,徐州青年民族意识增强,徐州女青年积极求学、渴求读书的热望更迫切。

1932年6月30日,徐州妇女生活协进会在益智电影院召开姊妹演讲会,动员妇女赶快觉悟,速谋自身解放,到会妇女2千人。这时期,徐州的中等学校,包括省立、市立、县立和私立,多达10余所。后任徐女师校长的张静秋女士,亦于1932年与丁少兰等人,利用徐州老镇台衙门旧址,创办立达女中,以适应女青年求学需要,二三年后,学员约达300人。

1932年7月,根据省教育厅指令,取消中学、师范合一制,徐州女子中学遂改为江苏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实验小学也改为附属小学,如此,“师范教育,专业训练,教训合一,彻底实施”,“添置仪器,及各学科之参考书,添建宿舍,以渐求设备之扩充”,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至1935年,学校学生287人,学生多是13岁至20岁的青少年,以徐州旧八县的为多,且多是贫苦的农家子弟。另有苏南、浙江、安徽乃至北平、昆明的学子不辞劳苦千里负笈前来求学。这个时期徐女师的校长是俞钰,她终身未嫁,从事女子教育事业凡30余年。俞钰思想进步,支持学生宣传抗日、唤醒民众、开办夜校,对学校教务也不断革新。俞钰在徐女师8年,学校得以发展,她功不可没。

>>>>张静秋艰难复校

1938年5月,徐州沦陷,徐女师和徐州许多学校同遭厄运,被迫停办,学生流亡各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即令恢复省立徐州女师。1945年11月23日,江苏省政府即公布了各中学、师范学校校长名单,其中张静秋任江苏省立徐州女师校长。此后张静秋与夫顾颉刚曾多次筹划徐女师规模与师资人员,并于1946年2月25日到任。徐州档案馆中就有资料关于当时徐女师附小要求归还校舍的申请报告。发还申请书有两份,一份日期是1946年4月,落款署名是“徐女师附属小学代校长张静秋”,一份日期是同年8月,落款署名是“徐女师附属小学校长陈肃钰”。后一份申请书中云:“经本校一再交涉发还,迄未迁让。不惟本校校产不能确定,即校务进行亦多感受困难。”

由此可知,1946年春季,徐女师已经开学,即是顾颉刚到徐之际,该校产没有发还,该时附小校长尚未确定,故由张静秋“代”为致函。半年后的8月份,附小校长到任,秋季开学的日子逼近了,校舍虽经本校一再交涉发还,迄未迁让,即刻就要影响了校务的正常进行,于是再次递上申请书。

徐女师1947年第一届毕业生尚有人健在,她们是徐女师复校的见证人,所知甚详,亦甚珍贵。见证人王振华已经是近90的耄耋老人了,她说,复校时徐女师就我们这一班学生,41人。当时张静秋校长和顾颉刚住在霸王楼后的逍遥堂里,复校后顾颉刚先生到过徐女师。1948年冬,徐州解放,徐女师亦并入徐州师范学校。

 档案链接

       

《江苏省立徐州女子中学概况》于1930年编印出版,其内容包括校史、大事记、校规、课程、训导方针、教职员、师生一览表等26个章节,共154页。封面书名由绘画史论家、画家、美术教育家俞剑华题写。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不仅收录了校旗、校徽、校歌、师生教员肖像,各种纪念摄影、校景影片、校舍图等图片资料,而且收录了学校的组织大纲、工作条例、工作规程、学校各部办事细则以及学生惩奖、请假、膳食规则和招生简章、课程、训导标准等大量文献资料。尤为珍贵的是,该书第十六章节“学历”部分记载了该校1928年第一学期每周的教学情况,对研究民国时期徐州教育制度和女子教育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江苏省立徐州女子中学教室


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校门


江苏省立徐州女子中学校徽


  霸王楼,徐州女子师范旧址

档案由徐州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