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珍档》第八集:苏皖边区政府
  • 信息时间:2021-08-04 07:59
  • 浏览次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档案是历史的记录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系列短视频《红色珍档》正在播出。

苏皖边区政府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革命处于两种前途、两个命运决战的关键时期。经受长期战乱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以便进行经济建设和改善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在苏皖边区建立的民主联合政府应运而生。

1945年11月10日,中共苏中第四地委宣传部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印发《关于庆祝苏皖边区政府成立的通知》,一开头就写着:“十月二十九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于淮阴,这是华中东部人民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又一桩极大的喜事。”

为了更好地坚持、巩固、建设解放区,争取全国和平局面的实现,194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同意成立苏皖行署,统一行政。同年10月29日,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参议长和行署主任及各界代表,在淮阴城召开联席会议。

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正式公告成立。淮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苏皖边区政府驻地和直辖市。它东滨黄海,南临长江,西迄涡河、裕溪口一线,北达陇海铁路,下辖8个行政区,73个县市,人口2500万,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与国民党南京政府仅一江之隔。

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是苏皖边区政府曾经的驻地,政府机构齐全,分工明确,政府内设秘书处、民政厅、 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高等法院、公安总局、交通总局等16个机构部门。

苏皖边区在政权建设中,继续贯彻抗战时期普遍实行的“三三制”原则。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馆长马兆勇:“三三制”原则即在一切政权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分配上,必须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施行树立了边区政府民主的形象,团结了各阶层人士。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苏皖边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946年元旦这天,新华日报(华中版)刊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

纲领明确提出了边区政府施政的总方针、总任务,提出了保障民权、巩固与扩大人民自卫武装、加强民主建设、改善民主政策、增加工农业生产、实行财政收支统一、提高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等十项具体任务。

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主任柳宏为:苏皖边区政府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苏皖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全边区人民经过全面抗战胜利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以法制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将进一步建设和保卫解放区作为奋斗目标,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苏皖边区还公布《苏皖边区政府组织法》《苏皖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苏皖边区土地租佃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以统一边区的法令制度。得益于系统的制度建设,边区政局稳定,政令统一,社会安然有序,边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从1945年11月到1947年11月,苏皖边区政府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但是在华中分局的统一领导下,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民主政权建设,巩固边区;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发展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土地改革;解放战争中,动员支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主任柳宏为:苏皖边区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成功执政的典型之一,是探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道路成功实践的典型之一。

苏皖边区的成功执政实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即使在今天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其价值跨越时空。

铭记百年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珍档》带您重温光辉岁月

汲取奋进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