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间:2021-06-10 14:20
- 浏览次数:
6月7日晚,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应邀来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周一晚讲堂”,为省委党校第40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选调生培训班等4个主体班270余名学员及部分教职员工宣讲“南京长江大桥精神”。这是省档案馆开展“用档案讲党史”、档案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举措。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院)长胡志军主持讲座。省档案馆副馆长薛春刚及省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陈向阳首先介绍了2018年江苏省档案局(馆)联合江苏省政协文史委、湖北武汉中铁大桥局、南京市档案馆等单位共同研究开发南京长江大桥档案的情况,分享了当年向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献礼的系列成果:建成南京长江大桥档案全文数据库,推出《南京长江大桥档案》丛书,拍摄五集电视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举办“国家记忆·南京长江大桥档案文献展”,出版南京长江大桥口述史。
陈向阳说,在组织实施南京长江大桥档案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南京长江大桥、读懂了南京长江大桥,对先辈们的奋斗与奉献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晰地感悟到其中蕴含着的伟大精神。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从科技、贸易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压制遏制,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封锁禁运的形势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力发扬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在今天依然特别具有针对性。
陈向阳从历史的维度,深刻阐释了天堑变通途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梦。在古代社会,由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不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近现代社会以后,在西方列强长期侵略和掠夺之下,中国社会陷入了无休止的动荡和战乱,政府软弱无力,社会财力枯竭,无力开展建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起历史重任,带领广大人民开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壮举,经过近10年的艰苦奋斗,于1968年12月成功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陈向阳说,南京长江大桥既是一座自力更生的“争气之桥”,也是一座感天动地的“精神之桥”。他向学员们分享了近几年研究“南京长江大桥精神”的思考与体会,并用第一手的档案文献和生动的故事,深刻阐释了南京长江大桥精神的丰富内涵。
南京长江大桥精神首先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当年,大桥建设者面对复杂的自然条件、不利的国际环境、国家经济困难、“文革”干扰等重重困难,由无开始,从零跨越,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天堑上架起飞虹。
南京长江大桥精神是不屈不挠、创新创造的争气精神。广大建设者们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惟书本,不迷信外国专家,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战胜一个个施工困难,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世界空白”。1985年,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其中还有180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南京长江大桥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从立项、选址、规划、设计到施工、安全、保卫等,每个方面都经过反复研讨、勘测、论证、试验,施工质量不过关就坚决炸掉重做,并且集当时全国最强最先进的技术、施工力量,力求精湛完美、无愧后人。
南京长江大桥精神是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当年大桥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为能参与这项国家工程而骄傲自豪,“人生难得几回搏”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拼命三郎”是他们共同的称号,“不怕牺牲,争取胜利”是他们共同的誓言,留下了倒在大桥工地的“桥梁泰斗”、“人在沉井在,誓与沉井共存亡”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南京长江大桥精神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全国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汇聚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生动呈现。南京长江大桥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浇筑的中国脊梁。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南京长江大桥是党领导下取得的重要成就。
陈向阳表示,在今天应对百年变局、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天堑架飞虹”的光辉历史,不断弘扬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时代答卷。
大力弘扬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就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党100周年来的成功实践、包括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过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伟大事业的引领者、掌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的坚强主心骨。在新时代继续前进的道路上,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做到头脑清醒、立场笃定、行动坚决,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
大力弘扬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就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几经战争炮火的废墟上,在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在帝国主义对我们全面封锁的形势下,牺牲自己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兴修农业水利、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等基础设施,这些历史性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世人称赞。忘记了这些、否定这30年的发展成就,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否定人民的奉献牺牲和伟大创造。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树立正确党史观,正确地看待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的历史,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大力弘扬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就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强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是永远都不能丢的光荣传统。无论经济怎样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期望依靠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不能拄别人的拐棍走我们的路,必须大力弘扬包括南京长江大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一代代的接续奋斗中,跑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书写出一份份优异的“中国答卷”。
大力弘扬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就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勇于创新创造。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史就是一部持续填补“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的科技创新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正视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更要清醒认识到核心技术等不来、买不来、求不来,只能凭自己干出来。面对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突出短板,更要勇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 勇于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占据制高点,拿出更多经得起历史、时代和人民检验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赢得发展的引领型优势。
陈向阳说,南京长江大桥精神是党领导人民追梦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思想武器,必将融入所有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不断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跨越各种新的“天堑”和“天险”,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昂扬奋进;也必将成为我们所有江苏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担当作为,共同创造“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未来。
讲座通过详实的档案资料,结合多媒体展示效果,尤其利用了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用珍贵档案全面展示了南京长江大桥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深入解读了南京长江大桥深刻隽永的精神内核,引起现场学员们的热烈共鸣和广泛好评。
作者:朱万悦、姜健、范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