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归档栏目>业务新知
2020年全国年会二等奖论文:技艺与记忆
  • 信息时间:2021-02-03 10:34
  • 浏览次数: 88


盐城市档案馆 王磊



【摘要】口述档案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传承非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建档的现状,阐述了非遗传承人口述建档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口述档案 价值


非遗是社会和民族的宝贵财富,而长久以来师带徒、口耳传的传承方式使得大量的行为方式留存在传承人的个体记忆中。因此,为了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抢救活态文化,我们需要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保护与信息整理,在这过程中传承人口述档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1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口述档案和非遗保护实践的不断发展,口述档案介入非遗保护和开发领域已蔚然成风。相较于纸质历史档案宏观的“面”记录,口述档案是微观的“点”记录,凸显了“人”的特质。基于非遗视角的口述档案,是通过对非遗传承人口述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记录其物质和精神上的原始历程和状态,进而实现对各非遗项目本体知识的历史阐释与主体建构[1]。众所周知,非遗传承人掌握着非遗项目的技艺和记忆,而这些技艺和记忆大多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这就决定了口述档案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非遗传承人一直处于社会边缘地带,受尊重程度较低。此外,受地域分布、经济水平和年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非遗传承人已步入衰亡期,传承能力日渐衰弱。在此背景下,2015年,我国启动了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对传承人进行口述档案、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2]。2016年,国家档案局发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为有效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非遗建档和口述历史档案等工作”[3]。国家层面关于建立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宏观政策的不断推进,为各地区建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各地区纷纷开展了口述档案建档工作。北京市档案馆对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开展进行口述采集;2015年,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成立,为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保护提供学术支持;广东省组织开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对潮绣代表性传承人林智成等 10 位国家级

传承人、梅州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汤明哲等 10 位国家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并计划逐步建立广东省非遗传承人口述资料库;2017年,武汉市对70岁以上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口述建档,第一批共记录了40多期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建档视频档案移交武汉市档案馆;辽宁省首批选定10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为抢救性记录对象,初步形成了音频视频素材573小时、口述文字稿122万字,形成了非遗传承人数据库;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对30多位丝绸传承人、大师、专家进行了口述档案采集建档工作;东莞市启动六大项目“口述非遗”的拍摄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采访了二百多名昆曲研究学者和艺人。此外,地方有关部门还利用已有的口述史料编研形成出版物,如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出版的《北京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贵州《他者叙事——手艺人口述历史访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浙江省档案局编著的《传人——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集萃》等[4]。

盐城市现有淮剧、建湖杂技、董永传说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3个,海盐晒制技艺等省级名录项目26个,市级名录69个,县级项目149个。3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88人入选市级传承人,215人入选县级传承人,已初步建立了传承人保护体制。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建湖县逐步完成了“建湖杂技”国家级传承人卜树权、省级传承人孙贵荣,市级传承人颜美琴、祁海洪、王玉干、卜金宽、杨同根等和部分“建湖杂技”老艺人实施视频录制采集,记录讲学传艺视频,对当下技艺创新发展予以记录保存等[5]。2018年,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20位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赴盐城、淮安、泰州、上海等地,采访了十余位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口述档案整理与传承情况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了《淮剧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整理与传承情况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报告[6]。音乐学院程林等8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淮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采集、归纳了多位淮剧传承人的口述史,获得了该校 2018届优秀毕业设计奖。

我国在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建档工作方面成效显著,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经费缺口较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流程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后续开发乏力等等。

2.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三重价值

2.1个人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机制。政府文化部门和从事非遗研究的专家学者是保护者,政府文化部门以官方意识形态的政策、法令等政治立场作为审定和评判非遗的标准,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学术角度进行价值评判,处于话语的主动和霸权地位[7]。非遗传承人是被保护者,处于话语的被动和弱势地位。非遗传承人整体文化素质的相对偏低,文化表达居于被动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失语群体”和“弱势群体”。口述档案非遗传承人提供“发声”的机会,是其获得话语权的重要工具,口述录音、摄像记录等数字媒体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时空,传承人在这种宽松充分的发表环境中获得了自主的话语权,不再成为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相对沉默和失语的群体。

2.2行业价值

建立传承人口述档案,形象生动地复刻非遗核心技艺的产生、发展和流变的全过程,以及传承人个人的感悟和心得,便于后来人习得技巧、领会要义、传承精神。比如天津的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档案采集时,引导传承人详细介绍木版年画制作的工具要求、原料标准、制作流程和销售方式,具有很高的复刻价值。可以预见,如果访谈成果经过整理,将为后人进行学术研究、技艺传承、产业开发提供高价值的操作文本。

2.3社会价值

社会记忆是社会群体对过去的回忆或通过各种媒介保存与展现出来的为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对过去的回忆性知识[8]。如果社会失去了记忆,就会陷入无所适从的恐慌境地。非遗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人口述档案通过传承个体的记忆来还原非遗产生、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情境,生动地再现记忆的传承,使流动的个人记忆有了记录的载体,使个人记忆进入社会记忆并丰富社会记忆的内涵。

3档案馆与价值实现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新时代,档案馆面临着图书馆、博物馆和大数据管理机构的竞争。2010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接收了Twitter捐赠的2006—2010年间公共推文的数字档案;2013年10月,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开始创建包括以色列所有网站信息内容的新数据库。2019年4月1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启动,并与新浪联合建设国内首家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9]。同质化竞争来势汹汹,直接迫使档案馆走向了新的裂变。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推进,档案馆将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分开,成为纯粹的档案保管利用机构。相较于其他组织机构,档案馆在非遗建档和安全保存方面最具有专业优势,有成熟的接收、保管、利用的科学管理经验,有符合各类介质档案安全存放条件的库房,有专业的管理机制和工作人员,由档案馆来负责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建档有着先天优势。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记忆和数字遗产,也将为档案馆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内容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建立范式标准。美国口述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定了《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原则与标准》及配套的《法律授权样本》。档案馆以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发挥档案业务优势,牵头相关部门,就口述访谈前期准备、访谈过程、后期整理、访谈规则、操作技巧、权权协议等方面制定一套工作规程,为非遗口述档案建档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减少无效采集,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优化整理方式。口述档案的现场采集成果主要是视频和音频。在整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原始视频和音频资料不经剪辑,完整保存,便于查阅和考证;另一方面可进行载体转换将视频和音频转化为文字,进行校对鉴定,保证文字整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原始视频和音频资料记录的内容。

三是验证口述真伪。口述档案的一个争议点在于带有个人情绪,无法百分百确定真实性。所谓“孤证不立”,判断真伪仅靠纸质档案的只言片语或一个人的口述回忆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多途径互正。如果多个个体的口述趋同,口述档案和纸质档案相吻合,那么它还原的就是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如果不是,就需要再寻找更多的证据,辨别真伪,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偏差。互正的过程,本身就是档案编研利用的过程,也是非遗口述档案开发研究的过程。

总之,口述历史档案对保护非遗传承人,传承非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档案馆提供了新的资源形态和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7]王拓.口述史:“非遗”传承人获得话语权的媒介与途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9.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动在京拉开帷幕.[EB/OL],

http://www.ihchina.cn/11/56128.html ,2018-11-16.

[3]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

http://www.saac.gov.cn/news/2016-04/07/content_136280.htm,2018-11-16.

[4]谢志成,秦垒.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建档探析[J],北京档案,2017:2,15.

[5]国家非遗项目 建湖杂技 保护传承经验概述.[EB/OL],

http://cn.chinaculture.org/portal/pubinfo/200001003006/20170405/43f34fa312d8412d98672408f1ba5736.html ,2019-3-18.

[6]大学生走访淮剧非遗传承人.[EB/OL],

http://jsyc.wenming.cn/wmdt/201702/t20170223_3119027.html,2019-3-18.

[8]李文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5,27.

[9] 2000亿条微博将被国家图书馆保存,网友:后人能懂我的梗吗?.[EB/OL],https://tech.sina.com.cn/roll/2019-04-21/doc-ihvhiqax4205681.shtml ,2019-5-1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