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珍档》第十四集:敢为人先“一包三改”
  • 信息时间:2021-10-14 08:42
  • 浏览次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档案是历史的记录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系列短视频《红色珍档》正在播出。

敢为人先“一包三改”

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收藏着1984年中共无锡市委发布的《关于总结和推广无锡县堰桥乡乡镇工业“一包三改”经验的报告》。

报告写道:“一包三改”明显地改变了农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乡镇工业管理中的一些弊端,鼓了勤劳人的劲,治了懒惰人的病,革了“大锅饭”的命,调动了干四化的积极性……这“一包三改”究竟是场什么样的改革,能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力?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开发利用部张依华:“一包三改”是1982年在原无锡县堰桥乡提出来的。“一包”就是乡镇企业经济责任承包制,“三改”就是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当时称得上是“石破惊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解放思想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82年,江苏无锡的堰桥乡学习安徽凤阳小岗村,引入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热情高涨,当年就迎来大丰收。但与此同时,乡里的社办工厂却普遍经营不善,这让乡党委转而想到:工业是不是也能像农业一样搞承包呢?

原堰桥乡农业公司经理缪如庆:厂长就是亏损也不关我的事,盈利也不关我的事,他没有责任的。大家都认为不改革不行,再这样下去工业要垮掉。

原堰桥乡副乡长高锦度:1982年11月,乡党委决定在乡镇企业,当时还叫社办厂,推行厂长经济承包责任制。

没有指导文件也没有先例,怎么改?连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掉了5.74万元的堰桥服装厂被选为试点企业。堰桥乡党委提出了承包责任制的方案,“死上交,活报酬”,将经营权下放给真正懂经营的人。

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馆长李戴红:“死上交”就是必须每年上交5000块钱利润,不能再亏损。“活报酬”就是如果有多余部分,自行分配,厂长说了算。那么谁来做厂长呢?竞选,大家投票选举。

最终,裁缝师傅杨汉斌凭借“工人一个不减,上交一分不少,工资上涨30%”的承诺当选为新厂长。杨汉斌上任后推行了定额计件制等新做法,原本干多干少一个样变成了多劳多得,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仅仅一个月,服装厂就扭亏为盈。

这让乡党委倍感振奋,开始在更多企业推行改革。不料,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原堰桥乡农业公司经理缪如庆:有阻力,大家认为这个是搞资本主义了,好像又退回去了嘛。

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馆长李戴红:很多质疑的声音,当时的无锡县委书记温耀邦了解情况后说,无锡县委支持堰桥所有改革行动,你们要排除万难,争取改革取得成功。

关键时刻,县委领导的支持让堰桥乡的改革更有了底气。企业承包制也犹如星星之火在堰桥迅速蔓延。全县第一个私人购买拖拉机的社员、第一个私人组建的建筑队、第一个私人承包农场等纷纷涌现。

到1983年底,堰桥18家社办企业完成改革,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4%,农民人均收入504元,同比增长了一倍多。

原堰桥乡副乡长高锦度:这个事实证明,推行厂长经济承包责任制好得很,包与不包大不一样。

1984年3月,无锡市委派调研小组来堰桥乡了解情况,并形成报告,将这次改革正式总结为“一包三改”。报告中说:“一包三改”,“包”是核心,“改”是前提和基础。“改”得坚决,“包”才能扎实。很快无锡市委把这项改革向全市推广,“一包三改”开始赢得多数人的肯定。

好消息接踵而来,1984年中央4号文件正式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并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4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堰桥乡镇企业全面改革一年见效》的报道,并配发《把“包”字引向乡镇企业》的评论员文章,引起轰动。

同年5月,江苏省委又发文在全省推广“一包三改”经验,推动全省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到1985年,江苏拥有乡镇企业98567个,实现产值356.9亿元,比上年增长57%,比1980年增长2.31倍。

原堰桥乡副乡长高锦度:我的体会就是,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包三改”,是敢想敢冲敢为人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制度的创新直接推动了苏南,江苏乃至国家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积累了资金、管理经验,这样以工补农,推动了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之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泥土中成长起来的江苏乡镇企业,充分发扬“四千四万”精神,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形成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如今,在江苏民营企业百强榜上,有超过半数的企业由当初的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它们正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如今我们还要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铭记百年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珍档》带您重温光辉岁月

汲取奋进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