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档案文化>档案文苑
《老年周报 走进档案馆》| 第五十期 军民鱼水情:扬子江上英雄船
  • 信息时间:2018-01-03 16:08
  • 浏览次数:

  1959年6月10日,《江苏文化革命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泰兴县发现1949年渡江战役第一条到达江南的船——扬子江上英雄船》。在渡江战役中,就是这条船运送炮兵39人,战马5匹,大炮2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渡江战役结束后,被命名为“扬子江上英雄船”;秦长贵、丁年寿、朱以友、冯光友、严圣祥等船员被评为渡江特等功臣。

  >>>>船上联络站

  “扬子江第一船”,渡江战役中,船老大秦长贵的渡船在解放后被冠以了这样的称呼。据说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最后一个画面里的三帆渡船就是秦老的。

  1910年11月,秦长贵出生于泰兴七圩港。青年时期他就在长江义渡局武进沿江地段的义渡船上,迎风破浪从事艰险的航运劳动,解放后转入武进县航运公司奔牛站工作。

  1942年,中共澄西县县长俞廼章经常往来于苏南苏北,都是从圩塘渡口由秦长贵负责运送。地下党工作人员姚焕文也常得到他的机智掩护。1943年形势紧张,中共扬中县委派四区区委书记于胜茂到他的船上当船工一年多,改名何友贵。期间秦长贵曾与敌人多次周旋,掩护于胜茂化险为安。1945年8月,武进地下党领导蒋建乔对秦长贵说:“你的船就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站,如有来信,你送到圩塘邮局就行了。”按照这种方式,秦长贵多次完成送信任务。

  1948年12月16日,秦长贵的船被国民党反动派封在泰兴天星桥。当时七圩地区是新四军地盘,秦长贵为了把船开到解放区,支援解放军渡江,他机警地与敌人周旋,冲破敌军舰的追击,终于连船带人安全地开到解放区。同年12月20日,是秦长贵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长江工委派姚焕文同志前来找他,宣布党组织同意他火线入党。

  >>>>抢救28军遇险乘船

  1949年2月,一大批一大批解放军从四面八方云集大江之滨,待命渡江。中共华中一地委长江工委书记俞廼章,通知秦长贵到七圩港师部去,要他向解放军介绍江南情况。秦长贵面对地图,对江南的地形、风向、水流,等等,作了详细介绍,师部首长听了非常满意。

  1949年4月21日晚七点半,兵团部下达了渡江的命令。顷刻间,数千条渡船向长江南岸驶去。不一会儿,23军就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接着第28军也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时任小队长的秦长贵在渡江战斗中,带领四条木船,共22人,解放军一个排干部曹应朋,任护卫队。当天夜里,秦长贵往返渡江六次,每次载一个连的战士;22日晚,又往返载了七次;23日白天,秦长贵往返一次载人,九次载战马;其船队共运送三千多指战员过江。在航行中,他看到一只50吨左右的大船,船桅倒在江面,当时东南风6级左右,风大浪高,大船上有70多名解放军,情况十分危急,很多人呼喊求救。当时有一百多条船载人往返于界河与乌泥河之间,因风势太大,难以救援。此刻秦长贵对曹应朋说,此船我一定要救。随即秦长贵与大风大浪英勇搏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把这只大船及全船战士安全拖到苏北。

  >>>>扬子江上英雄船

  据《武进交通志》记载:1949年4月21日至29日渡江战役过程中,秦长贵的一号船日夜兼渡解放军过南下,计渡指战员2500人,支前民兵、行政干部近1000人,战马180匹,成绩显著,尤以4月23日在七墟港南界河口的江面,抢救二十八军炮兵连遇险的乘船,救出指战员约60人,及其它军用物资,立有特殊功绩。

  渡江战役胜利之后,庆功大会上,秦长贵被评为特等功,三野二十八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一号船“扬子江上英雄船”的光荣称号。1951年9月,秦长贵与张太雷的遗孀陆金华等四人作为常州专区的代表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9月30日下午,在北京怀仁堂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泰兴县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办公室发现了这艘船,这条船及部分用具被泰兴县委送至在北京举办的国庆十周年军事博物展览参展。馆藏照片“扬子江上英雄船”及其船员合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浓厚的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和直观体现。

  2006年,秦老去世,骨灰被安葬在常州市烈士陵园之内,他的事迹也被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常州革命史博物馆内。

  资料由泰州市档案馆提供

  

  扬子江上英雄船船员合影:(左起)秦长贵、丁年寿、朱以友、冯光友、严圣祥。

  

  扬子江上的英雄船(以上三张照片)。

   

  “奖给水上英雄——渡江第一船”的奖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