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档案文化>档案文苑
《老年周报 走进档案馆》| 第四十九期:大师梅兰芳的戏画人生
  • 信息时间:2018-01-03 16:03
  • 浏览次数:

  梅兰芳先生,名澜,艺名兰芳。他是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他是中国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人,他曾在国外广受赞誉,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梅兰芳先生眼中,戏剧并不是他认为唯一的、最值得崇拜的艺术样式,而只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门,戏剧与其他艺术息息相通,他们有着共同的内在特质。梅兰芳先生从绘画中找到了灵感,并运用到了他的表演当中。

  >>>>梅派艺术

  梅兰芳8岁学艺,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16岁时,他给自己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京剧《木兰从军》是梅兰芳早年根据古乐府《木兰辞》改编的大型京剧。1912年3月17日,梅兰芳在北京前门外西珠市口第一舞台首演《木兰从军》的头本15场戏。演员阵容整齐,轰动一时,使旦行本戏大放异彩。3月24日,原班人马续演了《木兰从军》的二本14场戏。当时这出戏的上演,对提高妇女的信心,鼓励妇女关心国家大事发挥了一定作用。

  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梅兰芳还扮演过运筹帷幄的穆桂英、破敌降虏的梁红玉等巾帼英雄。梅兰芳善于借鉴各方面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演技。围棋就给梅兰芳扮演沙场女英雄提供了不少帮助。从纹枰的黑白争搏之中,梅兰芳体会到了胸怀韬略行兵布阵之妙,进而对他所扮演的调兵遣将的巾帼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推为首席。旦行立派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梅兰芳创造的京剧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的盛誉。

  >>>>绘画入戏

  梅兰芳的祖父和父亲都喜欢书法,梅兰芳自己也喜作画。上世纪初,他先后师承王梦白、陈师曾、金拱北、汪蔼士、陈半丁、齐白石、姚茫父等名画家为师,尤其擅长梅花和佛像,梅兰芳的画清丽秀雅、神形兼备,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不仅如此,梅兰芳还把绘画带上了戏剧舞台。他曾说过:“学习绘画对于我的化装术的进步,也有关系……从学画佛像、美人以后,注意到各种图画当中,有许多形象可以运用到戏剧里面去,于是我就试着来摸索。”

  梅兰芳对于绘画入戏的尝试始于1915年,当时梅兰芳先生新编新剧《嫦娥奔月》,但是之前却没有关于“嫦娥”的题材。当时梅兰芳认为,嫦娥的扮相“还是用老戏里的服装,处理得不太合适的话,观众看了仿佛不够他们理想中的美丽,他们都会感觉到你扮的不像嫦娥的,那么这出戏就要大大地减色了”。由于喜欢书画的缘故,他主张从古画里找服装、头面的素材,开了一条戏曲创新的新路子。采用了新式古装的《嫦娥奔月》让人眼前一亮,加上独创的嫦娥在月宫采花的“花镰舞”和欢宴的“袖舞”,呈现出传统程式难以表现的身段;曲牌方面,鉴于京剧原有板式难尽人意,遂按“南梆子”创作了新歌曲调,达到了情中寓美的意境。

  在抗战时期,他蓄须明志,有一段时间曾以卖画度日。虽身处劣处,却矢志不渝,表现了一个民族艺术家高贵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操。

  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藏有梅兰芳1923年中秋作的一幅《观音像轴》。画面中观音菩萨足踏莲花、手持净瓶。微微颔首,双目凝视下方大千世界,似正欲作普度众生之巡航。观音像面部刻画细腻,表情平静凝重,颇有高古之风,与情境十分吻合。线条虚实处理极为见工,圆转、刚劲兼而有之。人物刻画的功力十分深厚。

  梅兰芳的书法虽没有他的画出名,但是其书法功底深厚、清静隽秀。以行楷书为主,小楷尤精。小楷风格来源于《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二王小楷,并伴有唐人写经笔意。

  >>>>戏曲理论

  梅兰芳一生对中国戏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之于戏曲理论的贡献仅是其中一面。梅兰芳提出了“中国戏剧之三要点”。第一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剧的隔阂是可以打破的。第二点,中国戏剧的一切动作和音乐等,完全是姿势化。所谓姿势化,就是一切的动作和音乐等都有固定的方式。例如动作有动作的方式,音乐有音乐的方式,这种种方式,可作为艺术上的字母,将各种不同的字母拼凑一起,就可成为一出戏。但是中国戏的演员们,都不被这种字母所束缚,他依旧可以发挥他在艺术上的天才与创造,《贵妃醉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第三点,中国(戏)未来之趋势必须现代化,并不一定是戏剧、本体的现代化,是要使剧中的心情和伦理成为现代化,如背景与灯光也可使其成为姿势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来表现剧中各个情绪,这是中国戏剧今后可试验的途径。

  1949年9月下旬,梅兰芳应邀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告知梅兰芳,希望他能担任即将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3月,梅兰芳奉命到北京筹建中国戏曲研究院。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梅兰芳被任命为院长。在此期间,梅兰芳曾请毛泽东、周恩来为研究院成立专刊题词,而周总理因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履约,后在当年5月18日题词:“重视与改进,团结与教育,二者不可缺一。”同时手书一札,一并寄给梅兰芳先生。

  1961年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当年8月8日凌晨,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恩来信札。

梅兰芳肖像。

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

  

梅兰芳画作《观音像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